盧貝思專欄![]() |
錯誤1,進豆不確實,
因為每鍋的重量不一致時,
就會影響到火力與風門的調整,
甚至下一鍋,也會混有兩種生豆,
再加上重量也與預想的不一樣,
整體的烘焙計畫都會受影響。
圖2. 錯誤1,進豆不確實。
錯誤2,
出豆不確實,
導致還有熟豆在鍋爐內持續烘焙變成燒焦豆,
會影響下一鍋的風味。
圖3.錯誤2,出豆不確實。
錯誤3,散熱不確實
咖啡熟豆尚未冷卻到室溫就進行包裝,
導致咖啡散熱的曲線不一樣,焙度也就不一致,
簡單說,就是咖啡其實還是在烘焙,
沒有落在預估的最佳焙度上。
圖4.錯誤3,咖啡豆散熱不當。
錯誤4,鍋間管理不當,
意思是烘完一鍋後,
要在烘焙下一鍋前,
應該重新回到暖機狀態,
也就是入豆前的溫度與熱能,
這樣才能穩定複製出這一鍋的烘焙曲線,
也是穩定烘焙方法應該要做的事。
圖5. 錯誤4,鍋間管理不盪。
錯誤5,烘豆中,人離開現場,
就像在煮湯時,
人不再旁邊,跑去聊天或做其他事情,
容易遺忘,其實在高溫作業中,
會有安全的疑慮。
延伸閱讀,烘豆安全
圖6. 錯誤5,烘豆中,人離開現場。
這五點就是Igor自己看過新手、老手常犯的錯誤喔,
大家一定要注意。
科學烘豆越來越成為主流與顯學,
所以我們成立了,烘豆手法技巧討論區,
歡迎分享與討論,各家的烘豆曲線。
圖7. 近期成立一個"烘豆手法技巧討論區",歡迎任何曲線烘豆討論。
這樣大家對烘豆師新手老手都想避免的錯誤,有更了解了嗎?
大家如果有任何感想、問題,歡迎在YT留言,
喜歡我們的影片,請訂閱按讚分享,我們下個影片見瞜,掰掰。